6165cc金沙总站: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是育人的主渠道。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对此,6165cc金沙总站,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抓住成长引领这一主线,夯实协同共育这一基础,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初步形成“大课程思政”建设育人格局。
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紧紧围绕文化素养、法治意识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汉语言文学、秘书学专业依托舜文化研究基地、濂溪学研究基地、南岭走廊与潇湘文化研究基地、中国瑶族传承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增设《诗经》研读、《红楼梦》研读、《楚辞》研读、《周易》研读、柳宗元专题、舜文化专题、瑶文化专题等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学专业开设了法律职业伦理、宪法学、中国法制史等课程,还增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引导学生践行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抓住成长引领这一主线,更新课程教学大纲,拓展课程教学内容
在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中,学院教师根据学科专业课程特色和优势,对所讲授课程设定育人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既强调知识性,又突出人文性。如文学类课程,着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忠诚担当的家国情怀、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语言类课程,着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演变历史,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注重引导学生体悟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信。在此基础上,各专任教师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肖智成博士主持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在文学教学中的贯彻研究——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例”,赵洪涛博士主持的“‘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地方院校大学写作教改路径与研究”,罗譞博士主持的“新文科建设语境下加强和改进《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立项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辅导员欧阳智超主持的“‘党团先锋’特色项目‘2446’ 管理育人模式构建”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
夯实协同共育这一基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强实践育人效果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学院要求专任教师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实践各环节、全过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用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运用小组研学、课题研讨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受到思想启迪。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组建导师团队,加强对学生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围绕“立德、铸魂、修身、治学”等方面,构建起一坛(明德讲坛)、一会(经典阅读会)、一坊(创意写作坊)、一班(卓越教师班)、一庭(模拟法庭)、一室(秘书实训室)的“六位一体”实践育人平台。同时,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牵头组建永州市语文教育研究中心、语文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与永州市检察院共建“检察理论研究基地”“法学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深入李达故居、陶铸纪念馆、陈树湘纪念园、柳子街社区等德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社情民情,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34年的柳子街社区爱心接力实践项目获湖南省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特等奖、全国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优秀奖、团中央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